【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(40)】卖花渔村:江南一枝梅 香遍千万家
卖花渔村地处歙南,紧邻新安江南岸,距屯溪约35公里。著名的老树画画(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刘树勇教授)曾写过一首白话小诗来如此形容:“曾去卖花渔村,鸡犬之声相闻。花深不知归路,岭上都是白云。”
山路不再十八弯
卖花渔村本名洪岭,因村庄四面环山,唯山底一条谷地,不足两米宽的小溪穿村而流,登临山顶鸟瞰全村,村头如鱼嘴,村腰渐宽如鱼肚,村脚如鱼尾。再之,村人多姓洪,喻水体浩淼,鱼得水则活。于是“洪”姓家族遂将鱼字加上“三点水”偏旁,期望“洪”姓家业能如鱼得水。村庄自此兴旺发达,又因村民自古以盆景为业,故“卖花渔村”名声渐振,远近闻名。
每年的春节前后,卖花渔村的梅花争奇斗艳,万紫千红的盛景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,将狭窄的村路堵得水泄不通。今年情况大不同了,新安江南岸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直通村中。卖花渔村村委委员、盆景技术协会会长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洪吉会介绍:“渔村循环路2019年10月建成通车,旨在缓解每年赏花旺季时的交通拥堵,解决制约渔村发展瓶颈问题。不仅如此,山脚还新建了大型停车场,可为游客停车提供方便。”
远去的乡村未来可期
有别于中国大地上很多逐渐远去的乡村,卖花渔村不仅没有出现劳动力大面积流失的情况,反而招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,这全都得益于梅花产业的带动。
出生于1992年吕凌志之前在上海打工多年,因为家乡花事渐盛,前些年毅然从城市回到乡村,和家人共同经营盆景。“我的父亲、爷爷,祖上几代都是种花、弄盆景。记得小时候,爷爷是一担担挑花走山路到县城卖花,爸爸是多年的村支委委员,一直热心村民的盆景销售,我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电商卖花。”吕凌志创立了淘宝店铺和微商店铺,再通过抖音、快手等方式引流,从而吸引全国各地的顾客,现在年收入在二十万左右。
吕凌志是卖花渔村年轻一代返乡创业的缩影。外边的世界很精彩,乡村的未来有期待。吕凌志笑着说,现在才明白,比起大城市,乡村也有广阔天地,年轻人同样能在这里大干一番、大有作为。
“徽帮”再闯天涯
盆景修剪技术的输出,卖花渔村可谓是黄山乃至安徽头一家。随着卖花渔村名气渐响,村中的盆景师傅愈发吃香。
盆景师傅洪利成凭借精湛的盆景技术,几十年来足迹踏遍广东、广西甚至泰国等地,创新性地将传统盆景制作技艺和外来技术相结合,不但提升了本村盆景制作水平,也带出很多外地徒弟。洪建利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徽派盆景制作技艺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, 2008年4月被安徽省花协授予“安徽省盆景艺术家”称号,盆景作品《古徽遗韵》、《游龙》先后在安徽省花卉博览会上获奖。洪余良自创了一套种植梅花和罗汉松的技法,引得广西老板慕名而来,重金聘请他去担任技术指导。
据了解,卖花渔村现有国家级“盆景大师”3名,省级“盆景园艺师”12名。洪余良不无自豪地说:“渔村的‘徽帮’名号已经很响亮,现在走到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。”
一枝梅带动乡村振兴
洪吉会介绍,渔村共有206户670多人口,90%以上“念”起了“花色经”,回乡创业的人流越来越多。目前已有50户人家加入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,近三分之一的农户通过开设“网店”把盆景销到全国各地。
一枝梅带动乡村游,全村农家乐已发展到17家,是10年前的5倍。到2020年底,渔村盆景年产值达2000多万,人均收入达到三万元,是黄山市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为更好地推动渔村梅花产业的发展,洪吉会还率先在屯溪花鸟市场开办了一家名为“渔村梅萝”的花店,目的是让渔村盆景在市里有一个展示的窗口。
“我们还将通过产业辐射,带动周边村,下瀹岭村已经初步被带动,未来会进一步辐射到鲍庄、瀹潭、瀹坑等村。”洪吉会说,“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渔村土地供应不足、发展空间受限问题。另一方面可以形成雄村特色产业的聚合效应,让卖花渔村的未来之路越走越宽广。”
瓜子铺语录 /
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梅。卖花渔村村民虽紧邻新安江,却不打鱼只卖花,家家户户、祖祖辈辈以花为业,已逾千年。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村依靠传统特色产业,在新的时代花俏枝头,成为黄山市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的盆景村。
题字:姬臣
策划 :瓜子铺工作室
文字:程向阳 彭灵杰 姚子艺
图视:余永华 江永言 周义林 程向阳
制作: 程瀚星
图文征集: 1172522531@qq.com
联系方式: 18055959822(微信同步)
联 系 我 们
值班编辑:王婧 责任编辑:程向阳二审:徐海生 终审:侯中良